电子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

“中国制造”新工科新专业——机器人工程

——助你驾驭智能时代

千呼万唤始出来

终于到了我机器人工程的专场

作为本科专业的我今年已经周岁啦!

萌新们就紧跟着我的步伐

探究竟吧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应国家建设需求和前沿技术发展趋势而设立的新专业,是融合自动化、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数学等学科方向的前沿交叉学科方向。听起来是不是前卫很高级呢!

安徽新华学院于2019年获批设立机器人工程专业并招生,是全国较早批次开设机器人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目前安徽省内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仅有十余家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专业建设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该专业主要面向国家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和机器人科技发展趋势,培养具备扎实的机器人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进行机器人设计、制造及开发应用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虽然我是新设立的学科,但是我的“后台”可是很强大的!

、师资阵容强大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4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0人、博士5人,形成了由教学名师、专家、学者等组成的安徽省优秀教学团队,其中硕士以上学历比例100%,具有海外学习经历教师比例35%。

IMG_256

杨槐,硕士,副教授,硕导。主讲智能决策、信息系统集成、自动控制等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十余门,培养硕士研究生三十余名。负责或主要参与了智能控制、指挥自动化等学科专业建设,较好完成了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制定、优质课程与重点实验室建设等工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共8项、院校教学成果奖、科研创新奖等十余项,主(参)编专著、教程、教材三十余部,发表、交流学术论文六十余篇。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红烛奖各1项。

IMG_256

刘永平,研究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电气化、自动化、检测技术与传感器等专业工作。对煤矿安全仪器仪表、火灾预警、热害防护、红外技术有较深入的研究。主讲运动控制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等课程;对职业道德修养等职业生涯课程教学经验丰富。主要成果有32项科研项目、6项标准、20篇论文、2项专利、参与著作2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

下载

纪利琴,工学硕士,副教授,省级教坛新秀,双能型教师。主讲数字电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接口技术等多门课程。主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项,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主持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5项,参与2项。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EI收录2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院校级教学成果奖5项。指导学生参与智能车大赛、智能制造大赛、挑战杯大赛等荣获一等奖、二等奖10余项。担任科技与创新协会指导老师。

IMG_256

申小芳,理学博士、博士后,副教授。主讲电路、数字电路、自动控制原理等多门课程。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项、973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主持安徽省振兴计划1项,参与省级质量工程课程建设项目3项,主持参与校级质量工程多项,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EI、SCI收录6篇。

IMG_256

苏巧平,工学硕士,副教授,节能减排创新与社会实践协会指导教师。主讲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课程。主持完成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参与教育厅重点项目3项,主持完成校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省级质量工程4项,校级质量工程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全国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案例竞赛三等奖1项,省级移动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竞赛省级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各1项。

IMG_256

姚群,工学学士,MBA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具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历和高校教学经验,曾经从事企业设备管理及维修等方面工作,主持并参与多台进口数控机床安装调试工作;主讲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门课程。主持校级教研项目3项。副主编及参编教材3部。发表教研论文2篇。获授权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各1项。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先进成图大赛、省级机器人大赛,均获得单项三等奖。

IMG_256

涂德凤,工学硕士,副教授。主讲课程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字电路》《ARM处理器体系结构及应用》等。2012年获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16年-2017年作为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在安徽大学进行访学。主持和参与教育厅科研项目3项,校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4项,发表教科研论文10余篇,EI检索4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学科科技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4项。

下载 (4)

杨钊,工学硕士,研究生,副教授,学院科研秘书。主讲检测与转换、虚拟仪器、计算机绘图等多门课程课程。主持或参与省级、校级教科研项目10余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4项,省级2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1项。多次指导学生竞赛获奖,其中全国二等奖1项,安徽省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一类论文5篇。授权国家专利6项。获安徽新华学院第十四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

下载 (3)

王琰琳,工学硕士,副教授。主讲PLC及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接口技术等多门课程,担任“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校级负责人。主持教科研项目6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7篇,指导学生竞赛获得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级奖项若干。指导学生国家或省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项,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高等学校电工学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1次。

下载 (2)

江涛,工学硕士,博士在读,讲师,合肥工业大学访问学者。主讲模拟电路、ARM体系结构与接口技术等课程。主持省级教研项目1项,指导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2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4项,指导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奖项13项。发表论文5篇,其中一类1篇,授权国家专利1项。获得省级教学类竞赛二等奖2项。

二、实践平台丰富

该专业依托两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和自动化综合实验实训中心)及一个机器人实验实训中心开展实验教学。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配有电路实验室、模拟电路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电力电子及电机拖动实验室、自动化控制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机器人综合实验室、自动化综合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EDA实验室、DSP实验室以及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等。

机器人综合实验室基本涵盖了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的各项技术。其配有国内先进的越疆DOBOT机器人,可完成机器人搬运、码垛、分拣、图像识别、3D打印、人工智能算法等实验;还建成单臂工业机器人实训平台以及协同实训平台,可以完成工业机器人工作站与生产线完整装配流程应用,以及机器人写字、下棋等二次开发。此外,通过学生参赛,采购了一些服务机器人,如人形机器人、轮式机器人和机械爪等,可以完成舞蹈、接力、智能分拣等赛项。

 

三、课程体系完善

机器人工程专业知识体系主要涉及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学生主要学习工业机器人编程、应用、运行维护、系统开发与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接受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与培养。

四、校企合作深入

机器人工程专业非常重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以产业发展促进专业建设。与安徽省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中科深谷科技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金石兴机器人自动化工程公司等多家单位签订了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协议;与中科深谷科技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戎智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了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还将与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研究院)成立机器人学院。

IMG_256

IMG_256

五、学生活动多样

采用“机器人+”学科交叉的个性化培养、“导师群+”实践驱动的项目制教学、“研赛创+”开放式创新协同育人方式,坚持学科前沿性与工程导向性,采用个性化培养、多学科导师指导下的项目制教学,利用递进式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个性化发展、创新潜力等综合素养。怎么样,是不是听起来很创新呢!

智能产线与协作机器人-初赛-一等奖-李秀梅2020年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二等奖_江涛智能产线与协作机器人—初赛—一等奖—翟停停

C:/Users/YGDY/AppData/Local/Temp/picturecompress_20211224145542/output_2.jpgoutput_2C:/Users/YGDY/AppData/Local/Temp/picturecompress_20211224145542/output_1.jpgoutput_1

六、就业前景广阔

机器人工程专业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就业面广,毕业生可在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的制造企业、销售企业及应用企业从事研发、编程、调试和维护等工作;在电力电子、嵌入式系统、计算机技术、电机设计与制造等领域从事设计、维护、销售与管理等工作;在各级各类学校及科研院所从事机器人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

工业机器人被称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在汽车制造、3C电子制造、五金制造、物流运输等各个行业工业机器人都已经代替人,机器人时代已经来临。北京冬奥会期间,北京“智造”机器人惊艳世活跃在导、安防巡检、餐饮制售、配送服务、清洁清扫等多个岗位上。据预测,未来十年85%以上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工业生产将逐渐被机器人生产线取代,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将大有用武之地。

北京冬奥会上的智能机器人

0551-65872666 0551-65872888 0551-65872766 0551-65872866